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差异化的,反映到具体企业业绩上来看,即便是医药行业,也表现为一边是疫情影响下停工停产带来的业绩预减甚至首亏,另一边却又是疫情驱动订单上涨带来的业绩大幅增长,可谓冰火两重天。
疫情对相关企业的影响到底如何?一季度的业绩才能显示答案,不少A股企业的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已出炉,我们先睹为快。
截止2020年4月7日,共有35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9家预增,16家预减,增减参半。既有疫情驱动业绩实现扭亏的企业,如九安医疗;又有疫情重挫业绩遭遇首亏的企业,如楚天科技,可谓冰火两重天。
疫情的影响表现在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各个企业的业绩波动明显增大,35家企业中有多达11家企业变动幅度超过±100%,超过±50%更是多达20家。
图表 1 医药行业一季报业绩预告概览(截止2020年4月7日)
数据来源:同花顺,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疫情获益企业兑现业绩,相关器械、中药上市公司实现大幅增长在此次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企业队伍中,将业绩受疫情拉动作用较明显的企业提取出来,发现共有九安医疗、沃华医疗、阳普医疗、理邦仪器、三鑫医疗、以岭药业、万孚生物等7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增预告。并且,在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企业中,有7家企业预计将实现超过1倍的同比增长率,这其中的5家均是受疫情所推动。从所属行业来看,受疫情推动作用业绩大幅预增的企业集中在医疗器械和中药两个行业,这与国家卫健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诊疗方案相呼应。其中:九安医疗以九安(iHealth)额温计为代表的测温系列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报告期内已经着手向国外出口额温计,两因素驱动了公司本期业绩的增长;沃华医疗以防风通圣丸、橘红梨膏、鸢都感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小儿退热颗粒、参苓白术丸、复方西羚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炎热清颗粒、银黄颗粒等为代表的国家疫情推荐药物及清热解毒类药品为一季度业绩贡献了新的增长点;阳普医疗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全自动脱盖机、核酸检测采血管、样本保存液、拭子、口罩等疫情相关产品的销售金额预计比去年同期增加约5200万元,驱动本期净利润的增长;理邦仪器在国内新冠肺炎爆发的情况下,提前复工复产,在原有产线的基础上新开多条生产线,公司疫情相关的监护、体外诊断-血气、心电产品线等增长迅速,一季度经营业绩受到大幅驱动;三鑫医疗积极响应疫情需要,提前复工复产保障血液净化等产品的正常供应,带来主要产品销量大增;以岭药业2020年1季度连花清瘟产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万孚生物疫情相关检测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使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稳健增长。图表 2 疫情相关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及驱动产品
有一个问题恐怕是大部分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这些受疫情推动影响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状态能持续多久?是否昙花一现?这可能要看全球疫情的防控情况。今天,一则“英国首相约翰逊新冠肺炎病情恶化转入ICU”的突发消息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不得不说,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少有的让全球人民一致关心的公共问题。这是因为新冠疫情传染的无国界性、无种族性以及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缺乏性,并且截至2020年4月7日,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看到遏制的迹象。截至2020年4月7日9点,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133万。其中,海外累计确诊1263572例,累计死亡49654例;国内累计确诊81740例,累计死亡3331例。国内疫情已明显缓和,近段时间来新增病例多为境外输入病例,但海外疫情却呈现此起彼伏的爆发状态,且死亡率在不断攀升,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海外累计确诊前五国为美国(367507,日新增29536,累计死亡10908)、西班牙(136675,日新增5029;累计死亡13341例)、意大利(132547,日新增3599;累计死亡16523例)、德国(103374,日新增3188)、法国(98984,日新增5204)。前期的大幅度爆发已使欧美地区成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但还有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此前确诊相对较少的印度近几日增长幅度最快,这对于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来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危险现象。
4月5日,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表示:从3月1日到4月4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102亿元,主要包括口罩约38.6亿只,价值77.2亿元;防护服3752万件,价值9.1亿元;红外测温仪241万件,价值3.3亿元;呼吸机1.6万台,价值3.1亿元;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284万盒,护目镜841万副。回顾过去,中国对疫情的及时有效应对为全球各国带来了医疗物资生产供给的必要保障。而展望接下来的日子,全球疫情爆发形势严峻,中国企业大概率将继续承担保障全球医疗物质供给的重任。总结:疫情受益公司今年的业绩有望持续大幅增长。一方面,谈疫情结束恐为时尚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高增长不仅仅源自疫情驱动,还有自身的内生拐点因素。例如理邦仪器,此前经历了长期的高研发投入阶段(近几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的平均水平在20%左右),产品逐步进入收获期,内生经营拐点逐步显现,而此次疫情恰好为公司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创造了良好契机,加速了拐点到来,此后业绩有望受品牌粘性和设备配套试剂粘性等有利因素影响,持续驱动公司产品稳健增长。